《门卫保安管理制度》是维护区域安全秩序的第一道屏障,其设立对于保障人员财产安全、规范出入管理、营造安定环境至关重要。一套完善的制度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基础,明确了保安职责、操作流程及应急预案,体现了《社区服务计划》中对安全保障的核心要求。本文将提供几篇不同侧重与风格的《门卫保安管理制度》范文,旨在为相关单位制定或完善自身制度提供具体参考。
篇一:《门卫保安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单位门卫保安管理工作,维护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保障人员及财产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门卫保安岗位人员(以下简称保安员)及进出本单位管辖区域的所有人员、车辆和物品。
第三条 门卫保安工作的核心目标是:预防为主,确保安全,热情服务,规范管理。通过严格执行本制度,实现出入有序、内部安全、反应迅速的管理效果。
第四条 门卫保安工作接受本单位保卫部门(或指定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管理、监督和考核。
第二章 组织与职责
第五条 设立门卫保安岗位,根据实际需求配置相应数量的保安员,实行轮班工作制,确保全天候值守。
第六条 保安员的主要职责:
(一)验证放行:严格查验出入人员证件(如工作证、身份证、访客证等),确认身份,办理登记手续,对不符合规定的人员进行劝阻或报告。
(二)车辆管理:指挥引导出入车辆按规定路线行驶及停放,查验车辆通行凭证,登记外来车辆信息,禁止无关车辆入内,维护出入口交通秩序。
(三)物品检查:对进出单位的大件物品、可疑物品进行检查登记,防止单位财物外流及危险品流入。
(四)巡逻检查:按规定时间和路线对责任区域进行巡逻,检查安全隐患(如门窗是否锁好、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有无异常情况等),维护区域内秩序。
(五)监控操作:熟练操作监控系统,实时监视重点区域动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置并报告。
(六)报告与记录:认真做好值班记录、交接班记录、事件报告等,确保信息准确、完整、及时。
(七)应急处置:熟悉应急预案,遇火警、盗窃、人员冲突、突发疾病等紧急情况时,能迅速采取初步控制措施,保护现场,及时向上级和相关部门报告,并引导疏散或救助。
(八)服务指引:对来访人员提供必要的指引和帮助,态度文明礼貌。
(九)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安全保卫相关任务。
第三章 人员管理
第七条 保安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身体健康,品行端正,责任心强,无违法犯罪记录,具备基本的读写能力和沟通能力,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
第八条 仪容仪表与行为规范:
(一)按规定着装,佩戴标识,保持服装整洁、仪容端正。
(二)值班期间精神饱满,姿态端正(站岗时应抬头挺胸,不得倚靠、打盹),不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如看书报、玩手机、闲聊等)。
(三)文明执勤,礼貌待人,使用规范用语,耐心解答询问,处理问题冷静理智,严禁与人发生争吵或冲突。
(四)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和保密规定,不得擅离职守,不泄露单位秘密和工作中知悉的个人隐私。
第九条 培训与考核:
(一)定期组织保安员进行岗位技能、法律法规、消防知识、应急处置、服务礼仪等方面的培训。
(二)建立考核机制,对保安员的工作表现、制度执行情况、任务完成度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与奖惩、续用挂钩。
第四章 工作规程
第十条 值班与交接班:
(一)严格遵守排班表,准时上岗、下岗,不得迟到、早退、缺勤。
(二)交接班时,双方保安员应共同检查责任区域的安全状况、物品登记情况、设备运行状态等,并在交接班记录本上详细记录、签字确认。交接不清不得离岗。
第十一条 人员出入管理细则:
(一)内部员工凭有效证件出入,保安员应主动识别,必要时核对。
(二)外来访客须说明事由、联系对象,经保安员电话或系统与被访部门/人员确认同意后,办理登记手续(记录访客姓名、身份证件号码、联系方式、来访事由、进出时间、被访人等信息),发放访客凭证,方可进入。离开时收回凭证,注销登记。
(三)对推销、快递、外卖等人员,原则上引导至指定区域等候或联系收件人自行领取,确需进入的按访客流程管理。
(四)谢绝衣冠不整、酗酒、携带宠物(导盲犬除外)及其他可能扰乱秩序的人员进入。
第十二条 车辆出入管理细则:
(一)内部车辆凭有效车证或系统识别自动放行。
(二)外来公务或业务车辆,经确认后登记(记录车牌号、单位、来访事由、驾驶员信息、进出时间等),发放临时停车证,并告知指定停放区域和注意事项。
(三)严禁载有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品的车辆未经许可进入。
(四)保持出入口通道畅通,遇高峰期应加强疏导。
第十三条 物品管理细则:
(一)单位物品出门,须凭管理部门开具并盖章的有效放行条,保安员核对物品名称、数量与放行条一致后方可放行,并收存放行条备查。
(二)对进入的可疑包裹或大件物品,有权要求开箱检查,或联系收件人确认。
(三)发现携带管制刀具、枪支弹药、易燃易爆等违禁品者,应立即控制并报告上级和公安机关。
第十四条 巡逻工作要求:
(一)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和频次进行巡逻。
(二)巡逻中注意观察有无可疑人员、异常声响、安全隐患(如水电、消防、门窗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报告。
(三)对重点部位(如仓库、财务室、机房、配电室等)要加强巡查力度。
(四)做好巡逻记录。
第五章 应急处理
第十五条 火灾应急:发现火情,立即启动消防警报,拨打火警电话报警;利用就近灭火器材进行初期扑救;引导人员疏散至安全区域;保护好现场;协助消防人员灭火。
第十六条 盗窃应急:发现盗窃行为或接到报案,立即制止或抓捕嫌疑人(注意自身安全),保护好现场物证,及时报告上级和公安机关,并协助调查。
第十七条 治安事件应急:遇打架斗殴、聚众闹事等情况,保持冷静,立即报告上级和公安机关;尽力劝阻,控制事态扩大;注意收集证据(如录像),保护好自身安全。
第十八条 其他紧急情况:如遇人员急病、意外伤害等,应立即提供必要帮助(如拨打急救电话),并报告上级。遇停电、水管爆裂等设施故障,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处理。
第十九条 所有应急处置过程均需详细记录备案。
第六章 监督与奖惩
第二十条 保卫部门(或指定管理部门)负责对门卫保安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包括在岗情况、制度执行、记录规范、环境卫生等。
第二十一条 对工作认真负责、表现突出、在防止事故或处置突发事件中有立功表现的保安员,给予表扬或物质奖励。
第二十二条 对违反本制度规定,如脱岗、睡岗、态度恶劣、登记不实、处置不当、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保安员,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警告、罚款、调离岗位直至解除劳动合同的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制度未尽事宜,参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其他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本制度由保卫部门(或指定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订。
第二十五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二:《门卫保安管理制度》
一、 岗位职责与服务宗旨
本单位门卫保安岗位是维护内部安全与秩序、展示单位形象的重要窗口。保安员必须恪尽职守,履行安全保卫职责,同时秉持“安全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为内部员工及来访宾客提供安全、有序、便捷、友好的环境。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出入管控、访客接待、车辆引导、区域巡查、应急处置、秩序维护及信息记录。
二、 标准化作业流程
(一)上岗准备与交接班流程
1. 提前到岗,检查仪容仪表,佩戴好工作证件及装备(对讲机、记录仪等)。
2. 与上一班保安员进行详细交接:
核对值班记录,了解上一班次发生的重要事项、未完成工作。
共同检查门岗区域卫生、设施设备(道闸、监控、通讯设备、消防器材)是否完好有效。
清点并交接钥匙、登记本、访客证等物品。
双方在交接班记录本上签字确认,交班方可离岗。
3. 整理岗位内务,确保工作环境整洁。
(二)人员出入管理操作规程
1. 内部员工通道:
主动问好,目视识别员工证件或通过门禁系统验证。
对未佩戴证件或系统无法识别者,礼貌询问并核实身份(如内部通讯录查询)。
遇特殊情况(如证件丢失),按规定办理临时手续或联系其部门确认。
2. 访客接待与登记流程:
主动上前询问来访事由,保持礼貌友好的态度。
要求访客出示有效身份证件。
通过电话或内部系统联系被访部门/人员,确认是否接待。
获得同意后,详细登记访客信息(姓名、证件号、单位、联系方式、来访事由、被访人、预计离开时间)。
发放访客证,并简要说明注意事项(如佩戴要求、活动范围限制)。
访客离开时,收回访客证,核对信息无误后注销登记,礼貌道别。
对于预约访客,可提前查询预约信息,简化流程。
谢绝未经预约且无法联系到被访人的访客,耐心解释原因。
(三)车辆出入管理操作规程
1. 内部固定车辆:
通过车牌识别系统自动抬杆放行,或查验有效车证后放行。
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按规定路线行驶。
2. 外部来访车辆:
询问来访事由,联系被访部门确认。
确认后,登记车辆信息(车牌号、车型、颜色、驾驶员姓名、联系方式、来访单位、进出时间)。
发放临时停车证,告知允许停放的区域、时限及收费标准(如有)。
指引车辆安全驶入,必要时提供路线引导。
车辆离开时,收回临时停车证,检查是否超时或违规停放,按规定处理。
3. 大型货车或特种车辆:
须提前预约并经主管部门批准。
严格核对审批手续及所载物品清单(如适用)。
按指定路线、时间进出,必要时派员引导。
4. 交通疏导:
在高峰时段或车流量大时,主动进行交通疏导,确保出入口畅通有序。
使用标准手势,语言清晰,态度平和。
(四)物品进出管理操作规程
1. 单位物品出门:
要求出示由主管部门签发的有效《物品放行单》。
仔细核对放行单上的物品名称、规格、数量与实际物品是否一致。
确认无误后,在放行单上签字(或盖章),收回存档联,方可放行。
对无放行单或单物不符的情况,应拒绝放行,并立即报告管理部门处理。
2. 外来物品进入:
对进入的大件物品、不明包裹,需询问来源及用途,必要时进行登记。
快递、外卖等物品,通知收件人到门岗领取或按单位规定处理。
发现可疑物品(疑似危险品、违禁品),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报告上级处理。
(五)区域巡逻与安全检查规程
1. 按计划执行巡逻任务,路线覆盖所有公共区域、重点部位及安全薄弱环节。
2. 巡逻中保持警惕,注意观察:
有无可疑人员滞留、徘徊。
门窗是否完好,有无被撬动痕迹。
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消防器材是否在位、完好。
有无水电泄漏、设备异常、烟火隐患等。
环境卫生、公共秩序是否良好。
3. 使用巡更系统打点(如有),或在巡逻记录本上详细记录巡逻时间、路线、发现问题及处理情况。
4. 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能自行处理的立即处理(如关灯、锁门),不能处理的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三、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
(一)通用原则:保持冷静,判断情况,迅速报告,果断处置,保护现场,记录详情。
(二)具体预案(摘要):
火警:报警(119)-> 启动警报 -> 初期扑救 -> 组织疏散 -> 引导消防 -> 事后报告。
盗窃:控制(可能情况下)-> 报警(110)-> 保护现场 -> 协助调查 -> 事后报告。
急救:评估伤情 -> 呼叫救护(120)-> 基础救护(如止血、CPR,需培训)-> 维持秩序 -> 报告上级。
群体事件:劝阻/隔离 -> 报警(110)-> 报告上级 -> 保护自身/财产安全 -> 收集证据。
设备故障(水电等):通知工程/物业部门 -> 设置警示 -> 协助处理 -> 记录情况。
四、 纪律要求与考核
(一)严格遵守上下班时间,不得迟到早退、无故缺勤。
(二)值班期间必须着装规范,精神振作,严禁睡岗、脱岗、串岗、聊天、玩手机等。
(三)对待人员、处理事务必须文明礼貌,使用规范用语,严禁态度粗暴、刁难勒卡。
(四)严格执行各项登记、报告制度,做到记录清晰、准确、及时。
(五)爱护公物,妥善保管和使用岗位上的设施设备。
(六)严守保密纪律,不得泄露工作秘密及他人隐私。
(七)定期接受业务培训和考核,不合格者将按规定处理。
(八)管理部门将通过现场检查、监控调阅、服务对象反馈等方式进行监督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
五、 附则
本制度是门卫保安工作的基本行为准则和操作依据,所有保安员必须熟知并严格遵守。管理部门将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本制度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完善。
篇三:《门卫保安管理制度》
前言:构建安全和谐的服务型门岗
门卫是单位的第一道安全防线,也是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本制度旨在明确门卫保安的职责权限、工作标准与操作流程,不仅强调安全防范的刚性要求,更注重服务意识与沟通技巧的培养,力求将门岗打造成既安全可靠又文明友善的服务节点,为单位营造安全、有序、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
第一部分:保安员职业素养与服务规范
1.基本素质要求:
政治合格,品行端正,无不良嗜好及犯罪记录。
身体健康,能适应岗位工作要求。
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判断力、反应能力和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
熟悉本单位基本情况、内部结构及相关规章制度。
经过岗前培训,掌握基本的安保技能、消防知识和急救常识。
2.仪容仪表标准:
按规定统一着装,服装保持干净、整洁、平整,纽扣齐全扣好。
佩戴工作牌或标识,位置规范。
头发整洁,男士不留长发、胡须,女士发辫不过肩。
保持个人卫生,精神饱满,姿态端正(站姿、坐姿符合要求)。
3.服务态度与沟通技巧:
主动热情:对出入人员主动问候(如“您好”、“请出示证件”、“请稍等”),目光接触,面带微笑。
文明用语:使用普通话,语言清晰、简洁、礼貌,常用“请”、“谢谢”、“对不起”、“再见”等。
耐心细致:对询问或求助,耐心倾听,清晰解答,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指引。
沉着冷静:处理问题或面对质疑时,保持冷静理智,不与人争执,按程序处理,必要时寻求上级支持。
尊重隐私:在执行查验、登记等工作时,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
4.工作纪律:
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不迟到、早退、擅离职守。
值班期间集中精力,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如睡觉、看视频、玩游戏、长时间闲聊)。
服从管理,听从指挥,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严禁刁难、勒索、卡要服务对象。
保守工作秘密和单位内部信息。
第二部分:核心安全管理职责与操作
1.出入口人员身份验证与管理:
原则:逢人必问,逢疑必查。
内部人员:通过有效证件(工牌、门禁卡)或熟知面孔快速识别放行。对异常情况(忘带证件、陌生面孔自称员工)需核实身份。
外部访客:
询问来访目的,核对预约信息(如有)。
联系被访部门/人员确认接待意愿。
查验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护照等),进行详细登记(姓名、证件号、单位、事由、被访人、联系方式、进出时间)。
发放临时访客证,明确告知佩戴要求及活动范围限制。
对快递、外卖等配送人员,引导至指定交接区域,或通知接收人前来领取。
对形迹可疑、无正当理由或被拒绝接待的人员,礼貌劝离,必要时报告上级。
2.车辆通行管理与秩序维护:
原则:分类管理,保障畅通。
内部车辆:凭证(车证、系统识别)放行,提醒安全驾驶。
访客车辆:确认来访事宜后,登记车辆信息(车牌、车型、驾驶员、进出时间),发放临时通行凭证,指引至指定停车场地,告知停放规定。
特殊车辆(工程车、货车):查验审批手续,按规定路线和时间进出,必要时进行引导。
交通疏导:在车流高峰期,使用标准手势指挥交通,保持出入口畅通,防止拥堵。提醒行人注意安全。
禁止:非授权车辆、载有危险品车辆、无牌无证车辆入内。
3.物品进出检查与登记:
原则:防止内盗外流,阻止危险品入内。
单位物品出:必须凭有效的、盖章的《物品放行单》,核对实物与单据是否一致(品名、数量、规格),确认无误后放行并留存单据。
大件私人物品出:必要时进行询问登记,防止误带单位财物。
外来物品入:对大型、可疑包裹进行询问登记,提醒收件人及时领取。
重点检查:对可能夹带违禁品(管制刀具、易燃易爆品等)的包裹、车辆进行重点关注,必要时要求开箱检查。发现违禁品立即控制并报告。
4.责任区域巡逻与安全检查:
目的:动态监控,消除隐患,维护秩序。
要求:按规定频次和路线对门岗周边、主要通道、公共区域进行巡查。
重点关注:安全出口、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消防设施是否完好;门窗是否锁闭;有无异常人员活动;有无水电安全隐患;有无乱停乱放、乱丢垃圾等影响秩序的行为。
记录与处理:使用巡更设备或记录本记录巡查情况。发现小问题及时处理,重大隐患或异常情况立即报告。
5.监控系统监看与信息记录:
熟练操作监控设备,实时监控出入口及重点区域画面。
发现异常情况(如人员冲突、可疑行为、设备故障报警)立即响应处理。
认真、准确、及时地填写值班日志、交接班记录、访客登记表、车辆登记表、物品登记表、事件报告等。所有记录要求字迹清晰,要素齐全。
第三部分:应急事件初步处置程序
1.火灾:立即报警(119及内部消防控制室),使用灭火器控制初期火灾,组织引导人员疏散,关闭相关通道(防火门),配合消防队灭火。
2.盗窃/抢劫:在确保自身安全前提下,设法制止或控制嫌疑人,立即报警(110及内部保卫部门),保护现场,记录目击特征。
3.医疗急救:发现人员突发疾病或受伤,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进行简单救助(如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基础生命支持——需经培训),安抚伤者,引导救护人员。
4.治安纠纷:保持距离,观察情况,立即报告上级或报警,尝试口头劝解(避免激化矛盾),保护现场秩序,防止事态扩大。
5.其他紧急情况(如停电、漏水、不明威胁):迅速报告相关管理部门,采取临时安全措施(如设置警示标识、疏散人群),协助专业人员处理。
第四部分:监督、考核与持续改进
1.监督机制:管理部门将通过定期/不定期检查、监控录像抽查、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对门卫保安工作进行监督。
2.考核内容:包括遵章守纪、仪容仪表、服务态度、操作规范、记录准确性、应急处置能力、责任心等。
3.奖惩措施:对表现优异、防止重大事故或拾金不昧等行为给予奖励;对违反制度、失职渎职、服务态度恶劣等行为,依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
4.培训与改进:定期组织业务技能、服务礼仪、应急处置等培训,收集合理化建议,持续优化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结语:门卫保安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依赖于每一位保安员的高度责任感、专业的技能素养和良好的服务意识。希望全体保安员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本制度,共同维护好单位的安全与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