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年群体的一些特殊行为逐渐引发社会关注。近日,上海两位老人的生活状况,折射出老年囤积行为带来的诸多问题,凸显其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区治理和公共卫生议题。
66岁的王阿姨(化姓)独居在上海市嘉定区的商品房小区,本应安享晚年的她,却因沉迷网购陷入困扰。近几年,王阿姨在网购上累计花费约200万元,家中未拆封的快递堆积如山,房间几乎被包裹填满,连正常行走都变得困难,甚至睡觉都只能躺在快递之上。这些堆积的快递不仅占据了生活空间,也给王阿姨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同时还存在消防安全隐患。
无独有偶,在上海市崇明区,一位八十多岁的独居老人也因囤积行为引发纠纷。这位老人常年捡拾垃圾并堆放在室内,随着时间推移,屋内垃圾越积越多,不仅散发难闻异味,还滋生大量蝇虫,严重影响了自身健康,也对周边邻居的生活环境造成极大干扰。最终,五位邻居无奈之下将老人告上法庭,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一问题。
流调数据显示,老年群体中囤积障碍发生率可能达6%。随着中国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老年囤积行为的影响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心理学专家指出,老年囤积行为背后有着复杂的成因,部分老人可能因孤独、缺乏情感寄托,通过收集物品获得安全感;也有老人受过去贫困经历影响,养成不舍得丢弃物品的习惯;还有些老人存在认知障碍,难以正确判断物品的价值和必要性。
老年囤积行为不仅给老人自身生活带来风险,也给社区治理带来挑战。堆积的物品容易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滋生的细菌和害虫会威胁公共卫生安全,邻里间的矛盾也随之加剧。面对这一现象,社区、家庭和社会需共同发力。社区可组织志愿者定期上门关怀,帮助老人整理物品,普及安全知识;家人应给予老人更多陪伴和情感支持,关注其心理健康;专业机构也应提供心理干预服务,帮助老人改善囤积行为。
来源:看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