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殍”是一个汉语词语,以下是关于“饿殍”的详细解释
一、读音与词性
读音:è piǎo
词性:名词
二、含义
“饿殍”的意思是饿死的人。这个词通常用于描述饥荒、战乱等导致大量人口死亡的情境。例如,“遍地饿殍”形容的就是到处都是饿死的人的惨状。
三、出处与用法
出处:“饿殍”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就有出现。如《后汉书·仲长统传》中有“及至一方有警,一面被灾,未逮三年,校计骞短,坐视战士之蔬食,立望饿殍之满道”的描述;《孟子·梁惠王上》中也有“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的提问,虽然此句未直接提及“饿殍”,但反映了当时社会可能存在的饥荒问题。
用法:在描述饥荒、战乱等导致大量人口死亡的情境中较为常见。它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极端困境下的悲惨境遇,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警示意义。
四、相关词语辨析
与“饿殍”相似的词语还有“饿莩”。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下,“饿莩”可能更加细腻地表达了饿死者的悲惨境遇。例如,“道路有饿莩”不仅描述了饿死的事实,还隐含了对这些不幸者的同情。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饿殍”和“饿莩”可以互换使用,都用来指代饿死的人。
综上所述,“饿殍”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和强烈情感色彩的词语,它提醒人们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饥饿问题,珍惜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