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
  • 网站
  • 文章
  • 查收录
  • 百度一下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大全 > 范文大全 > 总结与计划>起重机安全管理制度 起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起重机安全管理制度 起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2日 15:47:37

起重机作为现代化生产和建设中的关键设备,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人员生命与财产安全。由于其作业环境复杂、技术要求高、潜在危险大,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灾难性事故。因此,建立一套系统、科学、严谨的《起重机安全管理制度》至关重要。该制度旨在规范操作、明确职责、消除隐患,从根本上预防事故发生,保障生产顺利进行。本文将提供三篇不同侧重点的《起重机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以供参考。

起重机安全管理制度 起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篇一:《起重机安全管理制度》(综合管理与法定职责导向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起重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起重伤害事故,保障员工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确保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程》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所有起重机械的购置、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报废及其监督管理的全过程。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起重机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0.5吨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3吨,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米的起重机;以及固定式、移动式、塔式、门式、桥式等各类起重设备。

第四条 起重机械安全管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企业全面负责、部门分工落实、岗位责任到人的管理原则。

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 公司成立起重机械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公司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分管生产、安全的副总经理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设备管理部、安全环保部、生产车间、人力资源部等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决策公司起重机械安全的重大事项。

第六条 设备管理部职责

  1. 作为起重机械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建立和完善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
  2. 负责组织起重机械的购置选型、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的方案审查与过程监督。
  3. 负责编制年度、月度检验计划,并联系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定期检验。
  4. 负责编制和实施起重机械的日常维护保养计划,并监督使用部门执行。
  5. 负责对起重机械的报废进行技术鉴定和处置。
  6. 参与起重机械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第七条 安全环保部职责

  1. 负责监督、检查本制度在全公司的执行情况。
  2. 负责组织或参与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司机、指挥、司索/挂钩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并监督其持证上岗情况。
  3. 负责组织制定和评审起重吊装作业专项施工方案,特别是针对重大、复杂吊装作业的方案。
  4. 负责对起重作业现场进行日常安全巡查,制止“三违”行为。
  5. 负责组织或参与起重机械事故的应急救援演练,并负责事故的调查、统计和上报。

第八条 使用单位(各生产车间/项目部)职责

  1. 是起重机械安全使用的直接责任单位,车间/项目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2. 负责本单位起重机械的日常检查、使用、维护和保养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3. 负责对本单位起重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安全技术交底。
  4. 负责起重作业现场的区域划分、警示标识设置和无关人员清场工作。
  5. 发现设备异常或安全隐患,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上报设备管理部进行处理。

第九条 起重作业人员职责

  1. 起重机司机: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方可独立操作。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十不吊”原则。负责对起重机进行班前、班中、班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报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
  2. 指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吊装工艺、指挥信号和安全要求。负责作业前对现场环境、吊物、索具、人员站位等进行全面检查。负责统一指挥,使用标准、清晰的指挥信号。对吊装作业的整个过程安全负直接责任。
  3. 司索/挂钩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各类索具的性能、使用方法、维护保养和报废标准。负责根据吊物的重量、形状、重心,正确选择和捆绑索具。负责吊物升降过程中的引导和警戒。

第三章 设备安全管理

第十条 购置与安装

  1. 购置起重机械必须选择具有相应制造许可资质的厂家,产品必须附有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等技术资料。
  2. 起重机械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必须由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施工前必须办理告知手续,施工后经监督检验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一条 注册登记与档案

  1. 起重机械在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日内,必须向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取得使用登记证书。
  2. 设备管理部必须为每台起重机械建立独立的安全技术档案,档案内容至少应包括:
    • 设备出厂技术资料(合格证、说明书等)。
    • 安装、改造、维修的技术资料和报告。
    • 使用登记证明和变更资料。
    • 定期检验和自行检查的记录。
    • 日常使用状况、维护保养记录。
    • 设备事故和故障记录。
    • 作业人员信息。

第十二条 检验与维护

  1. 起重机械必须按照《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定期向有资质的检验机构申请定期检验,未经定检或定检不合格的设备,严禁使用。
  2. 使用单位必须建立日检、周检、月检制度。
    • 日检(班前检查):由司机在每班作业前进行,重点检查吊钩、钢丝绳、制动器、安全保护装置等,并做好记录。
    • 周检:由使用单位设备管理员或技术人员组织,对设备进行较全面的检查。
    • 月检:由设备管理部组织,使用单位配合,进行更为详细的检查和维护。
  3. 设备管理部应根据设备使用说明书和实际工况,制定详细的维护保养计划,并监督实施。保养内容包括清洁、紧固、润滑、调整、防腐等。

第四章 作业安全管理

第十三条 作业前准备

  1. 凡进行吊装作业,必须由指挥人员和司机共同确认作业环境,包括:作业区域内无障碍物,地面坚实平整,上方无高压线,风力、光线等满足安全作业要求。
  2. 对重量不明、埋置不清、与地面冻结或粘连的物体,严禁起吊。
  3. 根据吊物重量和尺寸,正确选择起重机,严禁超载。
  4. 司索工必须正确选择和使用吊索具,检查其是否完好无损,捆绑必须牢固、平稳,棱角处应加垫块。

第十四条 “十不吊”原则
起重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十不吊”原则,任何人员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违反:

  1. 指挥信号不明或违章指挥不吊。
  2. 超载或物体重量不明不吊。
  3. 吊索具不符合规定或捆绑不牢不吊。
  4. 吊物上有人或有浮置物不吊。
  5. 安全装置不齐全、不灵敏、不可靠不吊。
  6. 埋置物、凝结物等情况不明不吊。
  7. 工作场地昏暗、无法看清场地、被吊物和指挥信号不吊。
  8. 歪拉斜拽、斜吊歪挂不吊。
  9. 带棱角的物体与钢丝绳之间未加衬垫不吊。
  10. 六级及以上大风、大雨、大雪、浓雾等恶劣天气不吊。

第十五条 作业过程控制

  1. 起吊前,指挥人员必须确认所有人员已撤离至安全区域,并发出预备信号,司机鸣铃示警后,方可缓慢起吊。
  2. 吊物离地10-20厘米时,应暂停起吊,检查吊索具受力情况、吊物平衡状态及制动器性能,确认无误后方可继续起吊。
  3. 吊运过程中,吊物下方严禁站人、通行或进行其他作业。吊物应平稳运行,避免紧急制动、快速变幅和旋转。
  4. 吊物需要越过设备或障碍物时,其底部与障碍物顶端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0.5米。
  5. 作业中如遇突然停电或其他故障,司机应立即采取措施将吊物安全降落至地面,无法降落时应鸣铃报警并坚守岗位。

第十六条 作业后工作

  1. 作业结束后,应将吊钩升至安全高度,将起重机停放在指定位置,各控制器置于零位,切断总电源。
  2. 对室外起重机,应做好防风、防雨措施,如夹紧轨道钳等。
  3. 司机和相关人员应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和设备运转记录。

第五章 应急管理

第十七条 安全环保部应牵头制定《起重机械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机构、人员职责、救援程序、设备物资和紧急处置措施。

第十八条 使用单位应在作业现场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急救箱、灭火器、警戒带等。所有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应急预案内容和自身职责。

第十九条 发生起重事故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抢救伤员,保护现场,并按程序上报。严禁瞒报、谎报或迟报。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条 对严格遵守本制度,在预防事故、技术改进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公司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本制度的单位和个人,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批评教育、经济处罚、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环保部和设备管理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二:《起重机安全管理制度》(现场作业流程与风险管控导向型)

前言: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制度旨在通过标准化作业流程、强化风险管控,将起重作业的安全风险降至最低。它不是一份束之高阁的管理文件,而是每一位参与起重作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方案编制者、指挥、司机、司索工)必须遵循的行动指南。本制度聚焦于从“计划”到“执行”再到“复盘”的完整作业闭环,强调每一个环节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

第一部分:作业策划与准备阶段(PLAN)

1.1 作业分级与方案编制
所有起重作业根据其复杂性、危险性及重要性,分为常规吊装作业和特殊(重大)吊装作业。

1.2 专项吊装方案核心内容
专项吊装方案是特殊吊装作业的“剧本”,必须由具备相应能力的技术人员编制,并经技术、安全、设备等多部门联合评审,最终由项目或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方案必须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3 作业前安全技术交底
方案批准后,必须在作业开始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或总指挥向所有参与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确保每个人都清楚:

第二部分:现场执行与过程监控阶段(DO & CHECK)

2.1 作业前的最终确认(Final Check)
即使方案完备、交底完成,在正式起吊前,总指挥必须带领各岗位人员进行最后一次现场检查确认,形成“开工许可”。检查清单(口头或书面)应覆盖:

2.2 作业过程中的动态监控

第三部分:作业结束与总结改进阶段(ACT)

3.1 作业收尾

3.2 作业总结与记录
对于特殊(重大)吊装作业,作业结束后应组织相关人员召开总结会,复盘整个过程:

3.3 持续改进
本制度及相关的作业指导文件并非一成不变。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至少每年一次)组织评估本制度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结合事故案例、行业最佳实践和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对制度内容进行修订和完善,形成安全管理的良性循环和持续改进。

篇三:《起重机安全管理制度》(全生命周期与合规性审计导向型)

1.0 政策与承诺

1.1 安全方针
本公司承诺,在所有涉及起重机械的活动中,始终将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置于首位。我们致力于通过系统化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和持续的改进,创建一个零事故的起重作业环境。所有层级的管理者和员工都有责任理解并执行本制度,安全是每一位员工不可推卸的责任。

1.2 管理目标
为落实安全方针,公司设定以下可量化的管理目标:

2.0 合规性管理

2.1 法律法规识别与更新

2.2 内部合规性审计

3.0 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3.1 规划与采购阶段

3.2 安装、改造与验收阶段

3.3 使用与维护阶段

3.4 报废与处置阶段

4.0 能力与意识建设

4.1 岗位能力矩阵

4.2 分层分类培训体系

5.0 绩效考核与持续改进

5.1 安全绩效考核

5.2 管理评审

特别声明

《起重机安全管理制度 起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更新日期为:2025-08-12 15:54:04;目前浏览的小伙伴达到酷奇猫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以及网站收录)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想了解查找更多总结与计划可以直接搜索查询。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381291555@qq.com

相关文章

最新网站

热门网站

文章分类